作 者 :
出版社 :
其他语言版本 :
本书纸质版 :
本书以基督为中心来探讨作为领袖之领导力的意义,其内容强调成为一位有领导力的领袖并非建基于拥有权力、地位或是特殊性别,而是通过谦卑的跟随、历经挑战的过程、凝聚群体共同异象、成为行动的榜样、鼓励群体进入成熟的生命为基础,以致具体地对群体产生影响,并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。耶稣所带来的福音让人体验到,成为领导者是不受限于社会建制及族群文化之中:不分女性或男性、犹太人或希腊人、奴隶或自由人(加3:28)。这意味着所有跟随基督的人都会因着福音而带出影响力,并且按着不同恩赐发挥其领导作用,因为跟随基督的群体会试图改变周遭人的生活,并促使群体朝向合一的目标前进。
【作者简介】
张志伟(艾萨克‧瓦历斯),来自于南投泰雅尔族马烈霸部落,属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泰雅尔中会的牧师,于2019年在南非西北大学获得新约学博士学位,随后任教于台湾神学研究学院,教授新约圣经相关课程,如新约导论、新约神学、福音书、保罗书信(哥林多前书、加拉太书、监狱书信、教牧书信)等。目前任教于台湾神学研究学院,并担任教务长。
推荐序一|邓开福教授(Chris Dippenaar)
推荐序二|苏恩惠宣教师(Missionary Johanna Dippenaar)
推荐序三|邱凯莉教授
推荐序四|梁越美教授
自序
绪论
1. 问题意识:新约圣经中对妇女的观点陈述
2. 耶稣作为定义领袖特质的基石
2.1. 耶稣作为跟随的领袖
2.2. 耶稣面对挑战的历程
2.3. 耶稣激发群体共同异象
2.4. 耶稣作为行动的榜样
2.5. 耶稣作为鼓励众人的领袖
2.6. 耶稣作为引导人的领袖
3. 结论
第一章 马利亚的领导角色:路加福音 1:26–42
1. 前言
1.1. 作者与路加福音成书时间
1.2. 路加福音的写作目的
1.3. 写作对象与处境
2. 路加福音一章26至42节的社会背景
2.1. 圣经中的问安
2.2. 路加福音一章26至42节的问安
3. 路加福音一章26至42节的经文脉络
3.1. 场景(1:26–27)
3.2. 天使的宣告(1:28–37)
3.3. 马利亚回应呼召(1:38)
3.4. 马利亚造访伊莉莎白(1:39–49)
4. 路加福音一章26至42节的关键字
4.1. 「仆人(doulē)」在路加福音一章26至42节的意思
4.2. 「仆人(doulē)」在圣经中意义
4.3. 「仆人(doulē)」在路加福音一章38节的意义
4.4. 马利亚向伊莉莎白问安(1:39–40)
5. 马利亚的领导特质
5.1. 作为跟随者的领袖
5.2. 面对挑战的领袖
5.3. 启示异象的领袖
5.4. 激发他/她者行动的领袖
5.5. 树立榜样的领袖
5.6. 鼓励人心的领袖
6. 结论
第二章 大比大的领导角色:使徒行传 9:36–42
1. 前言
2. 使徒行传的写作背景
2.1. 日期
2.2. 作者
2.3. 写作目的
2.4. 接收者与当时的处境
3. 经文段落的社会历史背景:大比大
3.1. 使徒行传九章36至42节的经文脉络
3.2. 经文背景
3.3. 大比大的影响力
3.4. 大比大从死里复活
4. 使徒行传九章36至42节的字义研究
4.1. 「女性门徒(μαθήτρια — mathētria)」(徒9:36)
4.2. 在新约圣经中对「门徒」的意义
4.3. 「善事/工(ergōn agathōn)」的意义(徒9:36)
5. 大比大的领导特质
5.1. 作为跟随者的领袖
5.2. 面对挑战的领袖
5.3. 启示异象的领袖
5.4. 激发他/她者行动的领袖
5.5. 树立榜样的领袖
5.6. 鼓励人心的领袖
6. 结论
第三章 吕底亚的领导角色:使徒行传 16:11–15
1. 前言
2. 使徒行传十六章11至15节的社会历史背景
小结
3. 使徒行传十六章11至15节的经文脉络
3.1. 经文脉络
3.2. 吕底亚的归信过程
3.3. 吕底亚热心的待客之道
4. 使徒行传十六章11至15节的关键字研究
4.1. 「一位紫色布疋的妇人(porphyropōlis)」
4.2. 「家庭(oikos)」
4.3. 小结
5. 吕底亚的领导特质
5.1. 作为跟随者的领袖
5.2. 面对挑战的领袖
5.3. 启示异象的领袖
5.4. 激发他/她者行动的领袖
5.5. 树立榜样的领袖
5.6. 鼓励人心的领袖
6. 结论
第四章 百基拉的领导角色:使徒行传 18:24–28
1. 前言
2. 使徒行传十八章24至28节的社会历史背景
2.1. 教导的背景与意义
2.2. 小结
3. 使徒行传十八章24至28节的经文脉络
3.1. 亚波罗在以弗所(徒18:24–26)
3.2. 亚波罗受赞美而离开(徒18:27–28)
4. 使徒行传十八章24至28节的关键字研究
4.1. 「接待(proslambanō)他来」
4.2. 「讲解(ἐκτίθημι [ektithēmi])」的定义
4.3. 小结
5. 百基拉的领导特质
5.1. 作为跟随者的领袖
5.2. 面对挑战的领袖
5.3. 启示异象的领袖
5.4. 激发他/她者行动的领袖
5.5. 树立榜样的领袖
5.6. 鼓励人心的领袖
6. 结论
第五章 腓利的女儿们的领导特质:使徒行传 21:8–9
1. 前言
2. 使徒行传二十一章8至9节的社会历史背景
2.1. 凯撒利亚
2.2. 宣扬福音的执事腓利
2.3. 小结
3. 使徒行传二十一章8至9节的经文脉络
3.1. 使徒保罗拜访执事腓利
3.2. 腓利的女儿们说预言
4. 使徒行传二十一章8至9节的关键字研究
4.1. 「说预言(prophēteuō)」(徒21:9)
4.2. 「处女(parthenos)」
4.3. 小结
5. 四位女先知的领导特质
5.1. 作为跟随者的领袖
5.2. 面对挑战的领袖
5.3. 启示异象的领袖
5.4. 激发他/她者行动的领袖
5.5. 树立榜样的领袖
5.6. 鼓励人心的领袖
6. 结论
第六章 罗以和友妮基的领导特质:提摩太后书 1:5
1. 前言
2. 背景
3. 提摩太后书写作背景
4. 经文的社会历史背景
4.1. 友妮基和罗以的社会背景
4.2. 新约圣经时期中的妇女
4.3. 社会修辞学的强调
5. 提摩太后书一章1至5节经文释义
5.1. 作者的问安(提后1:1–2)
5.2. 感谢的内容(1:3–5)
5.3. 作者的个人德行(ethos)
5.4. 作者激发情感的意义(pathos)
6. 提摩太后书一章1至5节关键字
6.1. 「活住(ἐνοικέω,enoikeō)」在提摩太后书一章5节的意义
6.2. 提摩太后书关于圣灵教导的关键字:「θεόπνευστος,theopneustos(上帝默示的)」
6.3. 小结
7. 友妮基和罗以的领导特质
7.1. 作为跟随者的领袖
7.2. 面对挑战的领袖
7.3. 启示异象的领袖
7.4. 激发他/她者行动的领袖
7.5. 树立榜样的领袖
7.6. 鼓励人心的领袖
8. 结论
第七章 路加福音和泰雅尔族的圣灵复兴运动中的女性领导叙事 Ciwang Iwal(姬望)与 Yayut Bawan(林英秋)
1. 前言
2. 研究视角
3. 新约圣经中女性领导的叙事:圣灵宣教的途径
3.1. 路加福音二章1至7节
3.2. 微小的福音使者
3.3. 颠覆传统的小人物
4. 泰雅尔族群中她们的叙事:第二波灵恩复兴运动(1972年)
5. 泰雅尔族群中她们的叙事:第一波灵恩复兴运动(1952年)—微小的延续
5.1. 姬望(Ciwang Iwal:原住民的信仰之母)
5.2. 林英秋(Yayut Pawan):泰雅族群中部第一位在地的女性宣道师
5.3. 吴淑丽(Sayun Nawiy):中部泰雅族发源地的女性领袖
6. 小结
结论
参考书目
ESIN:B10402621763
电子书格式:流式ePub
语言文字:简体中文
字数:141 千字
听书功能:支持
纸书页码查看:不支持
谈谈本书,使他人受益
查看更多
联系
客服
点击星形评分:
差劲
不好
还行
推荐
力荐